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南方电网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员工肖鹏一举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据悉,今年是第17次评选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1670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756人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表彰对象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普通劳动者,以各行各业的一线劳动者为主体,超过八成为中共党员。其中,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903人,占比37.22%。
肖鹏,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信息中心运行调度控制中心副经理、三级领军专业技术专家。扎根信息安全事业十余年,一直致力于信息安全攻防技术和新兴安全技术研究,立足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需求,为云南省数字电网转型和智慧能源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他曾多次承担国家重大保供电信息安全保障任务,都以“零事件”圆满完成任务,多次受省级及以上公安部门邀请参加网络安全攻防演习,得到高度赞扬。他不断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全国首创基于电力无线电单兵装备检测方法,填补了国内物联网领域无统一安全检测的空白,并为配网监测终端、电能表计提供了有效便捷的安全检测手段;全国首创漏洞预警通报平台,极大提升了电网风险隐患治理闭环率。
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南网工匠”和南方电网集体特等功等荣誉。
网络安全背后的无声坚守
“别人修电线是爬杆架线,我修的是‘看不见的城墙’。”肖鹏拍了拍身旁重达10公斤的专业电脑包,笑着说道。这位电网网络安全专家,用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虚拟世界中筑起一道道防线,守护着千万家庭的灯火通明。
2017年“永恒之蓝”勒索病毒全球爆发前两月,肖鹏在例行监测中敏锐捕捉到异常数据流。“那感觉就像在数字海洋的粼粼波光下,突然瞥见一抹鲨鱼鳍的阴影。”肖鹏回忆到,当时由于提前预判,病毒来袭时便第一时间启动了网络安全战备预案,通过深度包检测锁定攻击者正利用SMB协议漏洞实施横向渗透攻击,于是他便带领网络安全战队彻夜奋战,采用自主开发的基于流量特征的行为分析脚本,快速完成全省系统的虚拟补丁部署,在病毒风暴中心缔造了“零感染”的防御奇迹。
时任云南电网信息中心安全管理部副主任黄祖源回忆:“肖鹏一直以来就带着股‘钻劲’,发现漏洞不解决绝不罢休。”2015年夏天,云南电网某城区营业厅自助缴费机出现“沙盒程序绕过漏洞”的异常情况,若不及时处理,用户信息泄露、电网系统安全受威胁的后果不堪设想。设备厂家与本地各大安全厂家接连排查,却始终找不到问题根源,听闻消息后肖鹏即刻赶赴现场,经过仔细分析和反复操作,发现了问题根源,在接下来的几个昼夜,肖鹏带领团队成员争分夺秒编写详细的测试方法,最终形成手册并紧急分发。
事实证明,他们的方案成效显著,相较厂家后来提出的方案,不仅节省了60余万元资金,在实际操作中也更加高效便捷,大幅降低了运维成本与时间。问题解决后,肖鹏深知网络安全容不得半点侥幸,防患于未然才是关键。他主动申请前往10个地市供电局,向工作人员讲解检查方法,分享此次处理漏洞的经验。每到一处,他都耐心解答疑问,确保每一位相关人员都能熟练掌握,用实际行动为云南电网的安全运行筑起坚实防线。
从边疆技术员到国家级“护网先锋”
“发达地区和边疆没有技术界限,缺的只是钻研的心气。”肖鹏的自信源于实力。2021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举办,他带领团队实现网络安全“零事件”,获南方电网特级保供电集体三等功。他率队连续6年参加国家级网络安全攻防演习,助力南方电网首夺“金鼎奖”荣誉,被赞为“央企护网标杆”。
荣誉背后是无数次“刀刃向内”的磨砺。2024年,肖鹏作为南方电网攻击队领队,带队鏖战58天、紧急拉练24×14天,主动亮剑极大提升了具备国家社会动员能力平台的网络防控水平,提升了网络安全事件协同处置能力。最终,攻击成绩排名央企最前列,取得历史最佳突破。他作为主力参加沙盘推演,以压倒性优势战胜滴滴、首汽约车等强队,创下央企历史最佳战绩。
技术攻坚更是他的“战场”。2022年,他主导的智能电网设备固件自动化检测技术攻克行业难题,为配网监测终端装上“安全锁”,避免经济损失超千万元。 全国首创的电力无线电单兵检测方法、效率提升42倍的快速探测工具、推广全省的漏洞预警平台……近五年,他斩获12项知识产权,参编2项国家标准。“黑客攻击手段日新月异,我们必须跑得更快。”他常对团队说。
“万家灯火,就是我的星辰大海”
“婚期改了三次,酒店经理都认识我了。”肖鹏的妻子李皓溪笑着“吐槽”。2018年因备战央企网络安全大赛和其他重要赛事,2019年为“护网行动”,原定的婚礼一再推迟。直到2019年6月29日,这对新人终于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她理解我肩上的责任。”肖鹏望向妻子,满眼愧疚化作温柔地说。
两人的缘分始于一场“技术救援”。2017年,李皓溪手机ID被盗遭勒索,走投无路时找到肖鹏。“绝不能向犯罪分子低头!”他通宵追踪,次日便找回账号。“他背着‘铁疙瘩’电脑陪我逛街的样子,笨拙得可爱。”李皓溪回忆道。 如今,那台“老重老重”的电脑仍是肖鹏的随身标配,就连蜜月旅行也不例外。
回家吃饭,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可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对于肖鹏来说,却不是一件易事。肖鹏妻子李皓溪的父母常年居住临沧,每次来昆明,都要精心为女儿女婿准备很多从家乡带来的土特产、做一些特色菜,但常常在临近饭点,都会接到肖鹏打来的不能按时回家吃饭的道歉电话,而家人却从未抱怨。“他守护的是更大的家。”李皓溪说。
【记者手札】
从边疆技术员到全国劳模,肖鹏用青春诠释了何为“平凡中的伟大”。问他为何坚守一线,他指着窗外璀璨的夜景:“你看那些灯光,每盏背后都有老人、孩子、医生、老师......我的代码就是他们的‘保险丝’。”
工作十余年间,他带领团队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威胁,主动搭建“2111”平台,实现全省推广使用,牵头组织规划并建立了网络安全红蓝军队伍,为全省培养了多名高层次、多梯队网络安全人才,累计处置各类高危攻击逾10000次,保持零失误的记录。但最让他骄傲的是全省电网网络安全连续 6 年“零事故”记录——这串数字背后,是十余年未变的10公斤电脑包,是无数个未兑现的回家承诺,是一个“隐形卫士”在数字长城上永不熄灭的探照灯。
入夜,昆明城灯火如昼。肖鹏又一次背起电脑包走向机房,身影逐渐融入阑珊灯火,那里没有勋章与掌声,只有一行行代码筑起的隐形长城和一场永不落幕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