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会员风采 > 发电
“两山论”二十周年——国投云南新能源有限公司奋力绘就滇藏绿色发展新画卷
时间:2025-08-22 信息来源:国投云南新能源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点击数:78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这一重要论断,既是重要的发展路径,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在习近平总书记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嘱托下,国投云南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两山理念为指引,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作砚,在滇藏大地上奋力书写生态保护与能源转型的融合发展篇章。

国投云南1.jpg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国投云南新能源公司从2012年成立算起,已躬耕新能源事业十三载,目前投产运营12个场站,分布在滇南、滇中、滇西、藏区等地,总装机规模175万千瓦,累计贡献绿色电能约103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4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27万吨,实现营业收入48亿元,累计上缴税收7.3亿元,带动当地群众就业上万人次。不仅助力地方能源结构优化,更将滇藏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为筑牢滇藏生态安全屏障注入坚实的国投力量。

  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滇南荒坡焕绿颜

国投云南2.jpg

  在滇南区域,国投南庄光伏电站积极开展石漠化治理,让曾经贫瘠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电站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绿色生产模式,板上发电年均输送绿色电能3.65亿度;板下种植鸡蛋花、地涌金莲等经济作物,将电站区域内草本覆盖率从30%提升至70%以上,地表植被系统显著改善;国投云南新能源公司累计投入超4000万元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昔日荒坡的水土流失量从4670吨/年降至2786吨/年,降幅近40%,成为云南省红河哈呢族彝族自治州荒山治理的鲜活范本。

滇中风光绘新卷

国投云南3.jpg

  在滇中区域,国投东川风电场风机设计与地方风貌协调共融,已成为宣传地方的标志性载体,助力当地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积极开展野牛山边坡治理,种植防风固沙植物,保护植被生态;积极参与地方文明单位建设,荣获东川区文明单位称号。国投东川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吸纳当地群众就业,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建设供水保障项目,助力改善民生和乡村振兴。两个新能源场站风光互补,协同发展,为金沙江沿岸的东川大地源源不断输送绿色能源,一举荣获东川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先进集体

滇西水光共辉映

国投云南4.jpg

  在滇西区域,与国投云南大朝山水电有限公司积极协同,陆续建成投产国投大朝山西光伏电站、茂兰光伏电站,两个光伏电站与大朝山水电站隔山相望、交相辉映,实现水光互补。积极探索能源结构优化、生态保护协同及区域发展联动机制,不断提升清洁能源输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积极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有力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进程,促进地区民族团结与社会进步,齐心协力推进国投在滇西区域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不断为云电外送西电东送战略贡献国投力量。

雪域高原促民生

国投云南5.jpg

  在世界屋脊西藏,国投尼玛县塘鲁和仁布普松光伏项目扎根雪域高原,为这片圣洁土地输送着光明与温暖。项目建设和运营积极吸纳当地藏族同胞参与,累计吸纳本地用工500人次以上;同时结合项目建设技能需求,为当地群众开展钢筋工、焊工、电工、驾驶员等技能培训工作,切实助力改善当地民生,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夯实固边兴边富民基础,助力推动乡村振兴,为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国投力量。

  青山巍然岁月为证,绿水长流生生不息。每一次风光的转化,每一度绿电的诞生,国投云南新能源的笔墨不仅点亮了万家灯火,更悄然织就了一条链接生态保护、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的绿色纽带,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惠及四方的金山银山,让发展的脉搏与自然的呼吸和谐共振。

  面向未来,国投云南新能源公司将继续以两山理论为指引,在发展与保护中砥砺前行,让绿水青山持续焕发出澎湃发展动能,绘就更加绚丽的滇藏绿色发展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