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会员风采 > 发电
国家电投云南国际:“两山”理念的坚定践行者
时间:2025-09-05 信息来源:国家电投集团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点击数:26

  近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官微刊发《两山理念引领国家电投集团绿色蜕变》,其中推介国家电投集团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在阳宗海绿色铝产业园落地的全国首个光伏直流电直供铝冶炼示范项目。该项目实现绿电与工业负荷的零转换直供,打通了可再生能源渗透工业的最后一公里。对云南国际而言,示范意义不仅在于技术首创,更在于模式创新,以直流微网重构用能拓扑,以数字孪生场站实现协同,以新能源生态修复构建水土保持增植的循环体系。云南国际正以高原为实验室、江河为验证场,持续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能源发展范式,为国家电投集团公司均衡增长战略提供云南方案高原样板

  在云南省昆明市阳宗海绿色铝产业园,云南国际建成全国首个光伏直流电直接供给铝冶炼生产的示范项目,每吨电解铝节约耗电10度以上,率先实现了绿电与工业用电的深度融合发展。炽热的,助力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碳足迹值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获得了差异化竞争的宝贵优势。该项目累计投运分布式光伏约52兆瓦,每年可提供绿色电能6000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1.8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98万吨,有效优化云铝股份用能结构、降低用能成本,为打造绿色、生态、智慧铝业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阳宗海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jpg

云铝阳宗海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

  项目建设过程中,云南国际成功研发的光伏直流电直接供给铝冶炼生产试验项目技术,不仅提高了绿色能源利用效率,满足了铝企业生产用电需求,也为国内绿电转化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经验和示范,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云铝6大园区光伏项目。该技术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项、国际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并入选2023年国家电投集团公司创新成果清单。

  在云贵两省交界的乌蒙山脉中,云南国际打造了新能源领域内首个融合超算能力的数字孪生场站——曲靖市富源西智慧风电场。该项目依托数字孪生、物联网及超算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了风电生产运维过程的自动化管理、精细化控制和标准化运作,被选入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课题,是数字孪生技术引领风电行业智能化转型的生动写照。

富源西智慧风电场.jpg

富源西智慧风电场。

  富源西智慧风电场拥有135台风机,装机容量达800兆瓦,不仅为区域能源供应贡献力量,还承载着西电东送的重要使命。自2022年5月全面开工以来,已累计输出约32.66亿千瓦时绿电,每年可节约标煤约64.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73.2万吨、二氧化硫约1171.8吨。富源西智慧风电场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共产出3篇期刊论文、14项软件著作权和11项发明专利已授权8项,形成《环境友好型智慧风电》专著一部,创造了云南省风电领域的多个第一。

东川生态修复示范项目.jpg

东川生态修复示范项目。

  在石漠化问题较为突出的昆明市东川区,云南国际建成全国首个集光伏发电集水水窖智能蓄灌生态修复等功能于一体的新能源生态修复微型示范项目。项目聚焦生态融合发展优化光伏支架高度设计,开发光伏阵列气象——土壤微环境在线连续监测系统,在光伏板下开展光伏农业”“光伏畜牧业分区试验种植、养殖,并通过布局集水灌溉系统实现区域集水再利用,实现能源、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持续监测研究发现,项目光伏子阵区植被修复区域草地鲜草生产力达未修复区的23.8倍,有效提升场区植物固碳效率和植被覆盖度,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社交平台推荐。

  云南国际滇能智慧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智慧场站建设,在清洁能源领域走出了一条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元谋班果智慧光伏电站.jpg

班果智慧光伏电站。

  充分利用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班果光伏电站当地年平均日照时长2670小时的优势,积极开展场站智慧化改造,打造了高原山地光伏智慧标杆。通过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以及先进的网络信息化技术,班果光伏电站实现了从传统生产模式向智慧化生产管理模式的转型,2024年贡献绿电8500万千瓦时,节约标煤2.5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47万吨、二氧化硫8.59吨。站内安装的轨道机器人、多类型智能摄像机、拟人态传感器等技术设备,能够完成日常智能巡检和智能诊断,利用红外测温摄像头全面测温排查,将以往人工抽检13万块光伏板时长由三至四个月缩短为1至2个小时,准确率高达98%,大幅减少人工作业、节约资源。目前已完成10个智慧场站建设,正持续推动9个存量场站进行智慧化场站建设。

  云南国际滇能控股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生态环保主体责任,通过系统化管理与创新实践,交出了一份绿色发展答卷。

天花板电站大坝.jpg

天花板电站大坝。

  严格落实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建立一项目一清单动态合规评价机制,完成16项环保重点任务,整改问题12项。通过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平台,实现环保投入、危废处置、水质监测等全流程管控。累计投入环保技改资金超50万元,完成6座水电站污水处理装置升级及浮油收集系统改造。加强生态流量监测,生态流量达标率100%。通过推广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烟气净化装置升级等举措,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危废贮存间标准化建设获地方政府肯定;熊家沟电站通过省级生态环保专项检查,管理成效获得检查组高标准、严落实的高度评价。各电站水质检测达标率、生态修复措施落实率均达100%,为区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施绿色能源牌战略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