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珠江水暖,南国花木葳蕤。在中越建交75周年之际,一场跨越国界的电力技术交流活动在云南、海南、广西、广东四省区展开。来自越南电力集团北方电力总公司(EVNNPC)的100余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带着发展之问走进中国南方电网公司,通过“理论+实践+文化”的沉浸式培训,不仅收获了技术发展“金钥匙”,更架起了能源合作“连心桥”。这场“从南网、向澜望、到难忘”的交流,成为澜湄区域深化能源合作的生动注脚。
澜湄合作结硕果:跨越山海的“充电”之旅
“越南电力行业有较大发展潜力,但设备全周期管理、新能源发展等难题亟待破解。”EVNNPC技术部主任阮名德道出越方心声。
作为南方电网深耕澜湄合作的前沿窗口,南方电网澜湄国际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发挥前端优势,专门成立澜湄咨询专业子公司负责策划和实施各类涉外培训。
为办好此次培训,南网澜湄国际咨询公司与越南电力集团密切沟通,精准定位技术交流合作需求,依托南方电网公司大平台,联合云南、海南、广西、广东四省电网公司,为越方量身定制培训课程,以培训为契机,深化了解、扩大共识,在互学互鉴中挖掘合作潜能。
在云南昆明,来自南网国际电力人才培训中心(昆明)的专家们,聚焦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带领学员穿梭于昆明街头观察变压送电设备,结合越南北部电网实际情况,手把手传授复杂气候下的设备运维经验。
在海南海口,南方电网海南电网公司以“无人机+人工智能”技术,示范如何破解沿海地区雷电高发区电网运维难题,让越南学员在模拟操作中直呼“技术赋能效率倍增”。
在广西南宁和广东广州,以新能源运营管理为核心,通过“50%授课+50%研讨”模式,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和广东电网公司为助力越南新能源发展提供新思路。
培训期间,越方学员不仅了解了智能变电站、储能技术等前沿方案,更在分组研讨中碰撞出未来合作的火花。南方电网科技成果的产品展示,引得越方同行频频驻足——越南兴安电力公司现场提出试用南方电网在线监测设备的意向。
技术赋能促共赢:南网实践中的“中国方案”
在海口南渡江畔的实训基地,越方学员把正在演示如何通过人工智能识别线路隐患的南方电网专家团团围住。EVNNPC分管技术的副总经理武英方直言:“海南与越南气候相似,这种‘智慧巡检’正好解决了我们的问题!”
广西南宁五象超充综合能源站,越南学员们感受到了未来科技如何改变工作。面对新能源汽车与电网的交互讲解,越南北江省电力公司调度部主任阮茂权不住点头:“中方经验让我们看到,新能源的发展需要政府、电网、发电企业协同发力。”
“边走边学”的教学模式更显实效。南方电网云南电网人才发展中心教研培训主管高锋回忆:“学员们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大家在课上课下讨论很多,他们介绍了他们国内电网技术发展的情况,促进了相互了解,也让我收获颇多。”
民心相通润无声:文化交融中的互信共赢
技术交流之外,茶艺展示、中国书法、广西山歌等文化交流活动,为这场异国他乡的培训之旅增色不少。
热情、周到、温暖,在越南学员对此次培训的评语中频繁出现。既要搭建互学互鉴平台,也要让越南伙伴们切身感受到中国的善意和热情。南网澜湄国际咨询公司为3月生日的学员准备了生日惊喜——当生日歌在餐厅响起,越南学员们激动地表示:“这是我们在异国收到的最珍贵礼物!”越南南定省电力公司调度部主任范氏常说:“特别感谢中方的精心安排,我们来自越南不同的省份,在培训之余不仅能和中方深入交流,也为我们越南同仁搭建了一个难得的平台,我会长久地记住这次中国之行。”
“培训结束不是终点,而是合作的起点。我们力争把每一次培训都变成难忘的跨文化体验,用人文交流的深度,增加中越能源电力合作的温度。”南网澜湄国际咨询公司副总经理蒋翔表示,此次交流促成越方与南方电网在设备采购、技术输出等领域的多项合作意向,未来将推动更多“中国方案”服务澜湄区域绿色能源转型。
中越电力合作的二十年,是发展的二十年、也是融合的二十年。在中越电力合作之路上,双方共同见证了不断拓宽的合作领域和不断深化的中越情谊。中越电力技术交流和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EVNNPC董事杜文五表示:“南方电网是越南的长期合作伙伴,希望双方可以加强合作,也希望南方电网和中方电力同行多去越南看看,去越南投资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奔流不息,中越电力合作的春潮正激荡向前。这场跨越山海的“充电”之旅,不仅点亮了技术互鉴的明灯,更让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的民心相通之桥愈发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