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唐云南发电有限公司锚定“全面提优年”工作目标,扎实推进保供增效工作,以“度电必争、每秒必盯”的攻坚劲头,全面深化运行管理、技术改造与水库调度等多领域攻坚,严守安全底线、深挖发电潜能。截至8月底,全年累计发电量同比提升9.27亿千瓦时,在绿色能源保供与经营效益提升的双重赛道上交出优异答卷。
以“智慧监控+数据驱动”筑牢精准调控根基
大唐云南公司聚焦新能源监控技术自主化,开展国产化新能源监控系统专项培训,采用“专家授课+现场操作+案例分析”模式,使运行人员熟练掌握核心功能,深化系统底层逻辑理解。目前新能源场站监控自主化率100%,异常分析处理效率提升30%。
面对南方区域电力现货交易新形势,大唐云南公司迅速转变策略,一方面安排专人研学交易细则,跟踪市场动态,形成每日分析报告;另一方面要求运行团队结合规则精确上报功率预测数据,协同厂家优化模型,将新能源功率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2%以上,显著增强市场适应能力。
大唐云南公司严格执行“零误操、零违规”运行纪律,创新实施“模块化交接班”制度,常态化开展反事故演习及技术问答。今年以来已组织演练46次,将突发情况响应时间压缩至5分钟以内,有效筑牢电网安全防线。
以“设备焕新+精益运维”激活发电潜能
通过设备状态监控系统,大唐云南公司建立起“一设备一维护清单”的季度评估与闭环管理机制,推行预防性维护。针对云南雨季特点,新能源场站创新开展“雨季专项维护”,于雷雨高发前完成风机防雷系统和线路绝缘检测,使异常跳闸事件下降40%。
大唐云南公司加快推进监控、水情等核心系统的国产化替代进程,核心软硬件国产化率超90%,系统响应效率提升20%,并为每台机组量身定制“精细化运维方案”,优化关键运行参数;同时建立“缺陷上报—分析—处置—复查”快速响应机制,设立24小时专项值班,今年以来处置缺陷183项,及时率达100%;针对风电场线路故障,创新排查方法,缺陷定位时间缩短至30分钟内,有效避免缺陷导致的电量损失。
以“实时监测+模型优化”把握来水主动权
全时段监测,动态调整水情数据。大唐云南公司紧密跟踪气象预报,实时监控雨情水情,建立预警机制;通过场站监测设备每15分钟采集数据,整合流域信息,形成三级水情数据库。今年汛期发布预警23次,提前48小时预判强降雨,为水库操作争取时间。
优化预测模型,提升预判准确率。协同厂家动态调整模型参数,针对云南来水特点优化算法,72小时来水预测准确率提升至88%;对重点流域建立“中长期+短期”预测模式,6月墨江变主变检修期间,凭精准预测增蓄10100万立方米。
强化多方会商,形成预测合力。大唐云南公司建立“集控中心—流域机构—场站”三级会商机制,每日开展水情研判,汛期实行每日调度会议,统筹实现防洪安全和发电效益的“双赢”。
以“梯级协同+防洪优先”挖掘水能效益
对梯级电站群实施协同调度,实现“一水多用”。7月来水丰沛时获调令拦蓄洪尾,增发电量260.4万千瓦时。大唐云南公司制定“雨前腾库、雨中调控、雨后拦蓄”的“三段式”汛期调度策略,在6月强降雨前对李仙江流域提前预泄,在来水减退后的高电价时段全力保发,8月单月李仙江流域发电量突破10.22亿千瓦时,创历史同期新高。
通过跨部门协同机制,每日优化发电计划,累计争取优先发电小时数120小时/台,显著增强调度主动性。
以“工况适配+时段精准”实现满发稳发
水位优化是提升机组效率的“关键一招”,大唐云南公司根据机组特性、电价时段、来水情况,动态调整水库水位,确保机组始终运行在“最优工况”。适配机组特性,锁定最优水位区间,制定“一厂一水位标准”,观音岩水电站灵活调整汛限水位,单机效率提升5%。结合电价时段,优化水位消落策略,高电价时段保满发,低电价时段蓄水,水电企业平均电价提升3.2%,为增创效益奠定基础。
下一步,云南公司将继续秉持“度电必争、每秒必盯”的理念,不断挖掘绿色能源潜力,强化调度协同、优化运营策略,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勇当排头兵,为保障区域民生用电、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持续注入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