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8日,由云南省电力行业协会主办、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电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承办的云南省2021年新能源电站防雷技术培训会议在昆明落下帷幕。来自云南省内的云南能投、华能、华电、大唐、国家电投等30余家新能源企业、80余名风电(光伏)场站值长、专工参加培训,培训由云南电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能源技术事业部副总经理付吉清主持。
云南省电力行业协会电力技术与评价中心主任许进超表示,在云南省新能源“8+3”的背景下,2020年云南省风电装机已经超过880万,光伏超过390万装机,风光联合装机占省内总装机容量的12%左右。协会一直关注省内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在雷雨季节前夕组织大家开展防雷培训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雷电灾害是一直困扰新能源场站安全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将防雷技术培训放在今年第一次集中专业培训体现了行协为在滇企业做好服务的原则;二是国家能源局在今年1月发布了NB/T10590-2021《多雷区风电场集电线路防雷改造技术规范》,该标准的发布为深受雷电灾害的新能源企业提供了一个降低雷害影响、提高风电场防雷水平的新方向,标准将于7月份正式实施,我们在此时组织大家进行防雷相关技术的交流培训恰逢其时。
省电力调度中心尹成全工程师通报了《2020年云南省新能源电场非停事件及管理要求》,介绍了云南省新能源场站近年的因雷跳闸及非停情况,从整体上看云南省风电场站因雷累计跳闸137次较2019年略有增加。原来雷击跳闸的较为明显的站场在前两年通过防雷改造后雷击跳闸次数有了明显的降低,造成雷击跳闸的月份主要分布1-3月和7-9月间,与云南省气候特点较为吻合。造成新能源场站雷击的主要还是在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以及防雷标准偏低两个方面。场站使用了质量较低的防雷产品造成了现场因雷跳闸导致设备损坏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由于造成了设备损坏的情况实际在管理上就不允许重合闸并入电网了,因此大家应该重视防雷改造时使用的产品质量带来的风险问题。
全国风标委委员、乾源风电总经理庄严介绍了NB/T10590-2021《多雷区风电场集电线路改造技术规范》的编制情况和标准化示范项目的运行情况。通过对风电场集电线路的标准化分析、差异化设计取得的全国120多个标准化示范项目的运行经验和防雷改造效果向大家进行了介绍。通过对全国不同雷暴区的近120个风电产开展的集电线路标准化示范项目,在4年期间的集电线路防雷改造效果进行了后评价结果显示:在河北张家口、山西大同、广西富川、云南楚雄、安徽宿州等多个雷击跳闸显著的标杆风电场防雷改造前后的雷击跳闸情况看,采标的项目防雷技改效果显著,有效的降低了风电场集电线路的跳闸频次,多个项目连续4年未再发生雷击引起的线路跳闸问题。
中材科技叶片高级工程师赵康南作了题为《高原地区叶片雷击设计及维护》的专题讲座,从雷电产生的机理与危害、高原地区雷暴特点、高原地区防雷研究现状、高原地区雷击事故特点、高原地区雷击事故维护方案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高原地区叶片雷击设计及维护的相关知识。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所长梁仕斌介绍了《新能源电场电缆缺陷及故障处理》,从电缆的基本知识、电缆缺陷诊断及故障探测技术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电缆缺陷及故障查找相关知识。并用详实的案例将查找方法融入其中,令学员们印象深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磊与大家分享了《三维雷电定位技术交流》,从实现了对闪电的三维探测、定位精度高、大大降低了漏测率三方面的特点介绍了三位雷电技术的优势,并提出了总体未来规划。
云南电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防雷技术专家施勇作了《新能源电厂接地装置预防性试验及检测》发言,详细介绍了新能源电厂接地装置的现状及检测方法,并提出了接地系统的维护及改造建议,为新能源电厂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本次培训专题多,内容涵盖广,为新能源电站全面了解行业标准、风机维护、故障查找及试验方法和运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会后,与会代表表示:台上专家讲得精彩,企业代表听得认真,交流讨论热烈,受益匪浅,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