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奉献、业、攻克难、递薪火

——记中国能建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副总工程师云南省第二十三届劳动模范 朱宾勤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简称“云南院”)副总工程师朱宾勤获云南省第二十三届劳动模范殊荣,三十余年来,她始终勤勤恳恳,用自己的青春、汗水和热血诠释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她常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劳模精神始终是督促我不断进步和努力的动力之源。”三十余年来,她从未停下过进步的步伐,她以实干苦干的劲头,日积月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实干苦干甘奉献

“撸起袖子加油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对于我们电力人而言,我们有幸赶上了这个伟大的时代,那就必须要无愧于这个时代!”获得省劳模后,朱宾勤激动地说到。正所谓,“一勤天下无难事”,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水一样流走的是日子,记忆被时间流逝得日益斑驳,但是刻在岁月里的汗水与努力是不会被遗忘的,它们会在每个人的生命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1990年,朱宾勤大学毕业就分配到云南院工作,从最开始的“学徒”到现在大家敬重的“老师”,她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踏实肯干、认真负责、钻研技术是大家对她的一致评价,工作以来,她精心对待设计工作,积极参与工程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短短几年就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设计负责人。

1990年参加工作到2009年近20年间,朱宾勤在变电室从事设计和校审工作,她所承担的设计工程大多复杂且技术难度大,许多属于云南院的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她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潜心钻研,终于在膨胀土和软土地基处理、边坡稳定计算和抗震隔震减震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具有较高的造诣。

云南院劳模朱宾勤.png

在工程前期策划工作中,她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研读资料,为后续设计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设计工作中,她虚心听取意见,反复修改,优化设计,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对技术、经济、安全等因素多方考虑,争取提交技术最合理、投入最经济、管控最安全的设计方案;在校审工作中,她深入设计中间环节,悉心指导设计,及时有效地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难题;项目结束后,她不忘思考工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并将这些经验通过技术论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先后撰写了《山区变电所总平面布置设计》《如何处理好变电所中的膨胀土地基》《建在河滩弃渣场上的变电站》《变电人字架设计、计算的两个要点》110千伏双柏变电所地基处理的经验教训》等多篇论文,有力地推动了云南院土建设计技术的提升和发展。

敬业乐业铸不凡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忱是工作的灵魂”。因为热爱,会让人有执着追求的动力,这股动力可以抵消困难和辛苦带来的倦怠。做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是朱宾勤的初心,设计是她一生挚爱的工作,因为有这份热爱,她工作起来总是不知疲倦、一丝不苟;她乐此不疲,把常人认为单调枯燥乏味的设计工作干得津津有味,30多年来她一直满怀激情地钻研业务,探索实践着新技术。

  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因为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敬畏和热爱,就会产生一种神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朱宾勤热爱自己的设计事业,所以她从不畏辛苦,总是一刻不停歇地穿梭、奔赴在一个又一个的工程项目现场工地,带领技术团队完成一个又一个的设计任务,不断地解决着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展开着一场又一场的技术和工期的攻坚战。

作为一名工程师,她踏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边边角角,参与了多个急难险重、偏远、条件差、情况复杂的工程项目设计工作。她主动深入有困难的工程现场,细致调查钻研,带队赴昭通、彝良、鲁甸、景谷等地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和地震救灾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她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带领云南院咨询部走遍了云南16个地州、市开展审查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为云南电力建设贡献力量,帮助解决大量技术难题。在短短两年时间完成了30余项110千伏~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可研、230多项35千伏农网和80多项110千伏~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查工作,并编写了《云南电网110千伏~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指导意见》。

她除了负责云南院电网和勘测的专业技术外,还肩负多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设计项目的项目总工程师工作。2019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她放弃休息,率队到河口和天保口岸等地开展对越直流联网工程选址选线工作。为排查工程隐患,推进独龙江联网工程,她不辞辛劳,往返颠簸8天赶赴云南西部边陲独龙江,实地踏勘站址和线路路径通道,开展设计指导工作。

攻坚克难创一流

  人的生命就像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岛屿、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两盏灯,一盏希望,一盏勇气,让我们可以在问题面前不回避、压力面前不躲闪、困难面前不推脱、挑战面前不畏惧、逆境面前不退缩。

  俗话说“千难万难,畏难最难”。在开展工作的时候,畏难情绪是不可取的。朱宾勤工作中始终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始终保持不畏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始终坚定信心,创新进取。作为云南院土建和岩土设计总技术负责人,她带领团队克服复杂地形和岩土结构给设计工作带来的困难和不便,解决了众多工程边坡、地基处理的技术难题,主持完成了220千伏昌宁变、500千伏草铺变扩建、500千伏永昌变新建等数十个云南重点工程项目土建设计工作。

此外,她特别注重科研创新,主持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及标准化建设。供电所标准设计对于云南院是一个全新设计领域,她作为项目负责人,克服工期紧、要求高、任务重的困难,组织集中攻关,带领项目组成员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深入研究相关导则和技术文件,悉心编写标准和说明。经过三个多月加班加点的辛勤工作,最终高质量完成任务。

她先后承担了《土工格栅在变电站的运用研究》《变电站高压设备隔振减震新材料(装置)研制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变电站复杂岩土工程管理规定》等多项科研课题,作为全国电力行业“电力勘测设计大师”,她帮助业主解决了大量工程技术难题,并经常为云南电网公司等业主进行专业技术授课和培训,在业内屡获好评。

  2019年4月底,云南500千伏荣兴变电站遭遇罕见的深层滑动变形,滑坡范围大、滑坡机理复杂,治理难度极大,她作为技术专家,带领勘测和设计人员开展技术攻关,寻找治理手段,反复优化治理方案。10余次不辞辛劳地奔赴艰苦边远的工地现场,20余次汇报、咨询和审查,经过120余天奋战,终于攻克了技术难关,找到了经济、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处理措施,最后该工程难题得到圆满解决。

递薪传火领路人

  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云南院的发展成就是一代代云电设计人的薪火相传,一代代云电设计人的努力和积累。上一辈人接过了“画笔”,绘就了云南院的历史,我们这辈从他们手中接过画笔,继续描绘云南院美好的愿景。

  朱宾勤始终记得传承的使命,她接过了上一辈人的接力棒,勇敢地往前奔跑,然后再将接力棒交到下一辈人手里,继续云南院的征途。她说“要点燃别人,自己就应是一团火。”她是青年员工的“领路人”,她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执着的信念追求,感染、激励并带领着一批批年轻工程师在设计岗位上朝着技术提高和创新上不断前进。

她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职工成长成才,关心爱护职工,鼓励职工学习和岗位成才。每年她都要举办技术讲座,为职工授业解惑,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设计技术和丰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职工,在她的帮助和带领下,多位青年职工成长为技术骨干。

朱宾勤.png

她曾说过,我自己的力量渺小,发出的光热微弱,但是有一分光就发一分热,就算只为一个人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我也很满足了,也会继续努力。萤火虫的可贵,在于用那盏挂在尾后的灯,专门照亮别人前进的路,朱宾勤就是无数电力前辈的缩影,他们每个人都散发着微光,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为后来者指引着方向。

  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坚守都有独特的价值,每一滴辛勤挥洒的汗水都凝聚着辛勤的付出,朱宾勤一直秉承着这样的信念,她相信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就能够成就闪光的人生,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劳动者的风采,用劳模的奉献精神谱写了新时代的赞歌。她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她用行动告诉我们,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因为心中有信念,眼中便有光彩;她让我们明白了信仰的力量,可以穿越眼前的迷雾,相信并为云南院美好的明天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