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时空长图文字说明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电十四局”)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央企——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作为世界500强企业,是全球清洁低碳能源、水资源与环境建设的引领者,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骨干力量,以及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龙头企业。中国电建集团成立于2011年9月,随后又在当年11月成立“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并致力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水电十四局诞生于1954年5月,前身是燃料工业部云南水力发电工程局。随着管理体制的多次分合变迁,企业名称和隶属关系几经变化,最终于2008年7月正式更名为“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70年来,水电十四局从云南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逐步发展成为以建筑业为主,“一主多元”业务共同发展格局和“投资、建设、经营”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大型综合建设投资企业。
水电十四局先后参与建设了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南水北调等诸多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李鹏、朱镕基、温家宝、李克强等历届国家领导人多次来到项目现场视察慰问、接见水电十四局代表。在各届领导的关怀和鼓励下,水电十四局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打造了“地下铁军”“水电劲旅”“抽蓄王牌”等三张响亮名片,并光荣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功勋企业”荣誉称号。接下来,我们就一同走进历史,回望水电十四局波澜壮阔的山水征程。
艰苦创业期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云南是一片工农业资源丰富的宝地,其中冶金工业的发展更是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冶金必须得有电。于是在1954年5月10日,经国家燃料工业部批准,云南水力发电工程局正式成立。当时工程局的队伍以云南建工局部分人员为基础,还有从福建古田、四川狮子滩、东北丰满等地调来的一批施工技术骨干。为了尽快掌握实践经验,工程局担负了扩建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的任务,一大批水电建设骨干,就是在石龙坝水电站项目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全国掀起的大中型水电站建设热潮中,公司在云南以礼河、绿水河、西洱河上展开了著名的“三河会战”。
在“三河会战”期间,大批的水利专家、规划设计人员、施工人员从全国各地汇集到云南。这些电建前辈们长年在深山峡谷,住土坯房、简易工棚,山茅野菜、清汤杂粮。尤其绿水河电站建设时期,雨林流域施工条件极为恶劣,天气炎热、植被丰富,蚊虫繁多,是疟疾的高发区,工地上也只有一个简易卫生所,看病非常困难。干部职工只能自己用铺满细砂、碎石、棕榈树皮等的箩筐把水过滤出来饮用,避免生病。
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大家依靠着斗车、三角耙、撮箕等原始的施工工具,用锄头、铁镐挖土,用风钻钻岩石,用铁铲装满箩筐出渣,热火朝天地进行水电建设工作。建设完一个电站又携儿带女举家搬迁到新工地,建设新电站。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几经坎坷、历尽艰难,取得了“三河会战”的胜利,包括建成了当时的亚洲第一土坝——以礼河毛家村大坝。
“三河会战”的胜利,一举改变了云南省水电建设落后的面貌,为云南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电能。同时也使水电十四局在全国水电施工领域以地下工程大型洞室开挖衬砌和土石坝填筑而著称,并且逐步建成了经验丰富、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团队。
转折推动期
这一时期,在中国建筑行业发展史上发生了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鲁布革冲击。这场冲击,揭开了中国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也就是项目法施工的序幕。
鲁布革地处云贵边界的深山峡谷之中,这个名字的来历也很有趣。据说,早年水力勘测人员惊喜地发现此地,问及地名,当地布依族人回答:“鲁布革!”本意是“不知道”,勘测人员却误以为是地名,标入了地图。
鲁布革水电站项目之所以被称为“冲击”,是因为水电十四局人在与国外建设团队的近距离对比、面对面较量之下,深切感受到了“新、旧”两种观念、两种体制以及两种效率的冲击,冲击了我们封闭状态中狭隘自满的思想观念、旧的管理体制和自营管理机制,以及因循守旧和循规蹈矩的传统习惯。在这种巨大的冲击之下,我们认识到了差距,感受到了危机,从而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比如加强了施工目标管理、吸收和采用先进技术、推行经济责任制等等,最终创造了“鲁布革经验”。
在1987年6月举行的全国施工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同志提出要全面推广鲁布革经验。随后《人民日报》《云南日报》等各大报刊也以“鲁布革冲击”为名进行了相关报道,引起水电行业与全社会的强烈反响,由此掀开了中国水利水电建设的改革大潮,鲁布革项目也成为了中国建筑建设行业改革开放的“里程碑”和“突破口”。
改革跨越期
鲁布革项目之后,水电十四局迎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浪潮,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突破地域限制,成为了公司新的发展课题。为此,水电十四局决定实施南下、东进、北上的战略。从1989年开始到2006年,水电十四局先后打开了华南、华东、华中以及华北市场,承建了广蓄、天荒坪、天生桥、棉花滩等大型电站,并参加了长江三峡、小浪底以及南水北调等国家级战略项目的建设,一路持续跃进,在竞争中成为水电强局。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抽水蓄能电站,这个项目属于大亚湾核电站配套项目,是当时我国和亚洲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我们知道,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具有开创性的地位,它的配套项目也是全国瞩目的重点工程。1988年6月,水电十四局中标广蓄一期工程,随后仅过了49个月,第一台机组就实现了发电投产,创下了多项全国第一。而1994年9月开工的广蓄二期主体工程,最终的建设工期与国外同等规模的水电站相比整整缩短了2年,一举树立起水电建设行业的“中国速度”标杆。1993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专题介绍了广州抽水蓄能项目,盛赞水电十四局是“地下工程施工铁军”,“地下铁军”的称号就是从这里来的。
广州抽水蓄能项目的建设速度堪称奇迹,但更重要的是,水电十四局在这个项目中进一步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法施工,独创了“均衡生产、文明施工、科学管理”的项目法施工经验,再次充当中国工程建筑行业的改革先锋。国家建设部、电力工业部两次召开广蓄经验交流会,掀起了中国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改革浪潮。在这个阶段,水电十四局形成了一些技术和管理创新成果,极大推动了中国工程建筑行业的发展,广蓄在中国水利水电改革史上,也成为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多元发展期
2006年之后,水电十四局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1年,中国电建集团组建,水电十四局成为其子公司及骨干企业。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提速。电建集团提出了承担“大使命”,开始实施“大集团、大市场、大品牌”战略。
趁此机遇,水电十四局与时俱进,快速发展为集水利水电、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环保、水环境治理、房屋建筑施工和勘察设计、产业投资运营为一体,经营范围覆盖国内外的大型综合建设企业,跻身中国建筑业百强,并且形成了代表业内顶尖水平的三大品牌:
第一个是“水电劲旅”。作为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成立的企业,水电十四局承担了我国第一个水电站的扩建任务、第一个引进外资和实行国际招标的试点建设项目,开启了中国项目法施工管理先河;也是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白鹤滩、向家坝、溪洛渡、乌东德等巨型水电工程的施工主力军。
第二个是“地下铁军”。凭借精湛的开挖工艺和优质快速施工水平,水电十四局在大型地下洞室群、大断面长隧洞的快速施工等方面的能力已经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其中地下厂房施工工艺被誉为“雕塑品”“艺术品”,代表了目前水电工程地下厂房开挖最高水平。
第三个是“抽蓄王牌”。从广蓄项目开始高起点起步,水电十四局如今已经全面掌控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施工核心技术,拥有土建到机电安装的全专业施工管理实力;成为国内抽水蓄能机组投产容量第一、持续施工时间最长、安装调试机组最多的建设企业,多次刷新了国内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建设工期最短纪录。
企业荣誉
水电十四局获得诸多重大荣誉奖项。包括企业层面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优秀施工企业”“中国建筑业百强企业”等国家级荣誉称号,以及项目层面的14座“鲁班奖”、17座“詹天佑奖”和5座“大禹奖”等行业最高奖项。在资质体系的建设上,拥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市政公用工程、建筑工程和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隧道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工程设计水利行业甲级和承包经营国际工程等资质。
回顾历年来的创新积累。我们已经了解了水电十四局的整体发展面貌。水电十四局始终坚持创新驱动,面对新形势、新征程、新机遇,水电十四局将立足主职主业,发挥自身优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