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云南电力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万家灯火 南网情深”,一代代云南电力人薪火相传,斩棘前行,云南电力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小江小河走向大江大河,从小机组、小电厂、小电网走向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超高压,创造“鲁布革冲击波”“漫湾模式”等在中国电力改革发展史上影响深远的经验,开辟了省内、省外、国外三个电力市场,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和腾飞。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电网再次开启了新的跨越。今天,以电力为基础的能源产业已成为云南省第一支柱产业。云南电网成为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电力枢纽,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特性最复杂、电力最绿色的交直流并联异步运行的省级送端大电网,昂首阔步迈入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百年云网正以奋发有为、蓬勃向上的崭新姿态屹立在云岭大地!

一、坚持科学发展,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电力支撑。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电力经过恢复、改造、新建等阶段的努力,得到迅速发展,先后建成开远、宣威、普坪村、阳宗海、巡检司等火电项目和六郎洞、绿水河、以礼河、西洱河等水电项目,并在省内形成昆明、开远、宣以三个区域电网。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等政策,为云南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此基础上,云南省电力工业局(云南电网公司前身)提出了“关于我省电力工业到20世纪末翻两番的初步设想”进一步加快了云南电力工业改革开放的步伐1982年,滇南电网与滇中电网实现并列运行,历时32年,云南电力工业完成省内所有分割电网的联接,正式形成以昆明为中心的、统一的云南电。这一时期,先后建成了鲁布革水电站、漫湾水电站和小龙潭电厂、普坪村电厂节能改造等多项重大电源工程,由此掀开了上世纪80年代“两水两火”齐头并进的序幕,云南电力建设规模达295万千瓦。75年来,云南电力发展势头强劲,全省装机容量由建国初期的1.452万千瓦(占全国装机的0.78%,排名全国第16),连续跃上10万千瓦、100千瓦1000千瓦5000千瓦8000万千瓦和10000万千瓦。截至2023年,全省电力装机规模达1.3亿千瓦,有力应对1961年以来最严重旱情,守牢不发生拉闸限电底线,全省发电量4151亿千瓦时,增长3.5%,全社会用电量2512亿千瓦时,增长5.1%,均创历史新高。火电发电近10年最好,增发169亿千瓦时,提升47%。电压等级相继跨越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800千伏。建成乌东德、澜沧江上游等送出配套工程,建成“三横两纵一中心”500千伏主网架大格局,220千伏骨干电网覆盖全省16个州(市)。云南电网特色数字化转型稳步实施,省、地、县、所综合管理驾驶舱成功上线,建成国内首座二次设备全状态感知变电站,连续27年确保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为云南电力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随着国家逐步实行“拨改贷”“利改税”等政策,云南省电力工业局尝试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家集资办电的新模式,为加快电力建设步伐创造了新经验。运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鲁布革电站,由此在全国电力建设中掀起了“鲁布革冲击”;首次开启中央与地方联合办电的建设新模式,创建了投资省、工期短、效益好的“漫湾模式”;非电力企业首次参与建设大朝山电站,开创了我国跨行业企业直接投资建设大型电站的先例“大朝山模式”等等。伴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云南电网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积极探索推进农电管理体制改革2010年全省103个地方电力企业中的99个纳入公司管理,建立了省、州(市)、县(市、区)三级管理体系,提前完成“一张网、全覆盖”的改革目标,初步理顺了除保山之外全省15个州(市)的电力管理体制。2017年,云南电网公司与保山市共同组建的保山工贸园区配售电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打通了云南电力体制改革“最后一公里”2015年,云南成为国家首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及国家首批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省份,云南电网公司结合地域及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组建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形成“云南模式”截至20249月,云南市场主体增长至9万余家,全省累计交易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交易电量占全省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攀升至76%,绿色能源交易电量占比超过80%,取得了全国第一家率先开放清洁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等多个“全国第一”

三、坚持优化资源配置,为云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做出突出贡献。云南水电、太阳能、风能等资源十分丰富,为进一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云南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与广东的能源合作,19886月,能源部、能源投资公司、广东、云南两省四方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发云南能源向广东送电的协议》。19938,通过220千伏鲁天线首次向广东输送季节性电能5.47亿千瓦时,开始“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经过30多年发展,已建成10条直流、2条交流通道向广东、广西送电西电东送最大送电电力达4215万千瓦,较送电之初的25万千瓦增长了168倍,年送电量由最初的5亿千瓦时增加至2023年的1345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0.5%20196月,通过500千伏广东海南双回海底电缆大通道,首次将云南清洁能源送入海南,云南西电东送格局实现新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融入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累计完成投资808亿元,西电东送电量7164亿千瓦时、与过去25年送电量相当,以电力为主的能源产业第一支柱地位不断巩固。结合云南特有的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云南电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一带一路”倡议及南方电网公司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展境外电力市场。自20049月实现110千伏向越南送电以来,通过红河、文山地区220千伏线路向越南送电,供电区域涉及老街、河江、山罗和太原等7省区,对越累计送电量达425.4亿千瓦时,对越送电已成为云南对越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坚持绿色发展,守护云南绿水青山。随着1912年石龙坝电站建成发电,云南开启“中国水电起点”的先河197211月,历经18年建设,我国第一座高水头、跨流域、梯级连续开发建成的水电站——以礼河梯级电站全面建成,总装机32.15万千瓦,标志着云南省水电装机正式超过火电装机,云南以水电为主的电源结构正式形成,水电占比52.66%。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把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建设为全省新的支柱产业的构想,并“十五”计划纲要中予以明确,有力促进了云南水电建设开发,云南省大江大河水电资源的开发进入黄金时代,先后完成小湾糯扎渡等澜沧江流域,向家坝、溪洛渡等金沙江流域等数十座变电站开工、掘进、浇筑、安装、投运等一连串动作,并且伴有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机组投产。新能源并网2086万千瓦、居全国前列,成为全省第二大电源,增加发电量148亿千瓦时,全面助力云南省打造世界一“绿色能源牌”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电网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作为处于公共服务行业、从事电力基础保障工作的驻滇央企,云南电网公司一直秉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加快农网改造升级,伴随着村村通电、农村电力“两改一同价”、无电人口通电等工程推进,2012年提前实现全省“户户通电”,2017年实现全省17697个自然村100%通动力电。83个贫困县供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户均配变容量分别为99.748%98.64%1.95千伏安,贫困地区供电能力进一步提升,推动贫困地区从“用上电”到“用好电面对新时代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对电力服务的更高要求和客户服务的提档升级,把满足全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云南电网“精”为目标,以“细”为手段,紧紧围绕客户诉求,推进营销管理、技术和服务创新,着力提升优质服务水平,连续8年在云南大公共服务行业公众满意度测评中位列第一。2023年,全省平均停电时间迈入10小时时代、昆明市核心区进入40分钟以内。融入云南营商环境新品牌建设,22项电力业务“全程网办”,全渠道实现居民“刷脸办电”、企业“一证办电”。云南是全国贫困人口和贫困县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省份,特别是“三区三州”脱贫攻坚任务重、压力大,云南电网公司结合行业特点和行业优势,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助力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实现整族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投入439亿元、派出帮扶干部426名,助力维西县及216个帮扶点、14.9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连续9年被评为云南社会扶贫工作先进集体,连续6年获评最高等级“好”2个集体和3名个人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表彰。

发展巡礼1.jpg发展巡礼2.jpg

发展巡礼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