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原山地书写追光逐日新篇章
——大唐云南滇东新能源事业部文山平坝、马关八寨风电工程项目部经理 刘辉
作为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辉坚持用实干担当剥茧、以荣誉嘉奖振翅,扎根大唐云南公司新能源项目建设基层一线,先后参与建设大理骑龙山风电、丰乐风电、昭通大坪子风电、文山平坝三期风电等多个新能源项目的前期及建设工作,参与并高质量建成“国内规模最大高原山地百万千瓦风电基地”,荣获大唐云南公司劳动模范、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及2024年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追风逐光,投身一线
“请领导放心,百万基地一定按期建成!”2021年2月,刘辉主动请缨投身云南省“8+3”新能源建设的战役中,在“高原山地百万千瓦级新能源示范基地”征程中火线上任。面对“工程建设年”任务目标,设计方案调整、作业现场点多面广、征租地工作烦琐、设备供货紧张、大件运输困难、吊装风险较大等难题接踵而至,刘辉不把桎梏当成他职业生涯中的“地狱试炼”,而当作让他变得更加优秀的“磨刀石”,带领该事业部“党建引领+重点项目”6个攻坚突击队逐项突破,闯出一条发展的硬路子来。
抓进度、保工期、强质量,刘辉自我加压、追求卓越,带队“工程建设党员突击队+90后青年背包攻坚队”,引导全员主动当主角、扛大旗,坚持严守资源红线、坚守政策底线、缩短时间主线“三条线”,“白加黑+五加二”无缝衔接风机运输、吊装、调试、验收各阶段,协调参建各方加大资源投入,压实“保工、重奖、评先”承诺,“两不超、三个零、五严禁、八严格”落实“四优工程”建设一体化管控,在“样板仓”建设中创新打造智能化管控作战指挥室,实现新投项目投产即稳定,即达设计值。
刘辉一直追随着锦屏西风电项目一路高歌、势如破竹的一期“4·30”开挖完成、“5·30”浇筑完成、“6·30”首投、“9·30”一期全投及“12·23”二期全投等里程碑节点目标。历时10个月,实现锦屏西风电项目172台风机全容量并网发电,刷新了升压站建设最快、并网最快的高原风电基地建设速度,成为改善当地能源结构,促进云南文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能源“标兵”。完美复刻了“锦屏西创造的大唐速度”,完成了平坝风电场三期工程从第一基砼浇筑到最后一基结束,第一台风机吊装到最后一台风机完成,实质性安装调试到项目并网发电,均仅用时3个多月,圆满完成了平坝风电场三期工程(马关八寨片区)16台风机吊装投产目标。
风雨无阻,身先士卒
风机基础浇筑必须一次性浇筑成功,每一次浇筑要控制在8至16小时之间,中间不能有间隙和断档,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断层、冷缝等质量事故。为确保科学施工,刘辉深入贯彻落实“分区管理、分层施工、过程精品、一次成优”的理念,将劳动竞赛与工程建设深度融合,带头研究高海拔地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定期开展项目现场质量、进度检查,全过程参与造价管理,精益求精优化设计,全力创建精品工程。期间,刘辉参与建设的平坝风电场三期工程完成科技研发课题2项,本人陆续完成了《建筑施工项目KPI安全绩效管理体系(风电建设方向)》《关于风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难点的解析》《分析风能发电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和《提升个人素质,推动高质量发展》等相关论文编写并公开发表2篇。
在“工程建设党员突击队”的队伍中,刘辉就像“定心石”一样的存在。他一边完善业内资料,一边与监理、总包、业主以及地方政府沟通协调,身先士卒带领参建员工排工期计划、战酷暑严寒、斗风霜蚊虫,在分工明确、紧密配合的团队协作中,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从风电基础第一基砼浇筑起,刘辉始终坚守在每一基风机基础砼浇筑现场,不分昼夜紧盯现场施工进度,“多线作战”同时开展多点吊装监督,风雨无阻点亮送电“网络图”,夙兴夜寐、星月相伴,全力确保现场施工有序衔接。整个项目施工期间,刘辉经常与现场人员同吃同住,有序调动各个EPC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测量、场平、开挖、浇筑、安装调试等工作,对砼拌制、发车、浇筑、振捣、收面等关键工序复杂环节予以全过程监督指导,在升压站场区土建基础施工、制作钢筋笼、灌注桩浇筑随处可以看到他冲锋陷阵的身影。刘辉多次受到地方政府各级部门、该事业部及云南公司等表扬嘉奖。
咬紧目标,躬身前行
2023年12月初,距离项目年底投产目标仅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却还有三套叶片远在3000多公里外的内蒙古生产基地。恶劣的冰雪天气,遥远的运输距离,不可控的路况管制等都成为项目完成的挑战。面对12月底全容量投产目标,刘辉积极克服高原山地运输难、货源紧缺、极端天气频繁、地形复杂等多重困难,妥善组织施工队伍抢时间、保障进度,一边协调生产厂家提前做好装车办证准备,一边协调运输单位合理配置技术过硬的驾驶员、加强道路路况时事新闻跟踪,同时安排现场转运车辆调配、现场吊装队伍就位等待。充分利用现场人员设备,采取建筑废旧石材换填道路方式,有力节约施工成本,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并网发电任务。
一张地图,一个手电筒,几包干粮,就是刘辉和他带领的“80后背包攻坚突击队”的“秘密武器”。在前期征地和协调工作过程中,刘辉日均往返近200公里,在当地晴雨不定的极端天气中,“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成了刘辉的真实写照。刘辉扎实开展实地踏勘与租赁技术支持工作,将项目支持性文件与风电项目的优越性在各村镇主要路口进行集中展示,主动参与村民小组动员会议,积极入户走访,坚持认真向当地村民宣传风电项目政策合法合规性,以及对乡村振兴的好处和项目建成后带来的经济效益,讲解赔付政策和赔付标准,细致回答问题,耐心安抚情绪,经常在地头一说就是一个多小时,终于赢得了农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宣贯了中国大唐积极响应“双碳”目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一次次刷新时间,一次次超越自我。在刘辉等“追风者”锲而不舍的拼搏和努力下,一张张宏伟蓝图相继变成干事创业的施工图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景图。滇东新能源事业部首个高原山地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在他们每日的耕耘中建成。在同心聚力、追求卓越的奋斗之路上,刘辉将继续发挥“唯实唯先、善作善成”的优良作风,并以“国内规模最大高原山地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建成为起点,奋力拼搏实现该事业部“双百万”奋斗目标,力争将大唐云南公司建设成为质效卓越的绿色能源区域公司,助力云南省建成“绿色能源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