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兴,我阅读一扇扇“窗户”
—— 云南省重点工程劳动竞赛优胜集体、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集体
2023年5月8日,随着最后一台风机成功并网,云南省级重点工程——富源西8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部投产发电,标志着国内装机规模最大的高原风电基地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投运,也是云南省规划800万千瓦风电和300万千瓦光伏(简称“8+3”项目)中首个全投的风电项目。
富源西风电场安装135台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80万千瓦,采用我国陆地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轮毂高度最高、吊装重量最大的风电机组,刷新了多项风电工程建设纪录,也创造了云南省山地风电建设的最快速度。
2020年3月,在云南省“8+3”新能源规划中,富源西风电项目是规划容量最大的一个项目。作为项目的建设者,面对如此庞大的工程,我们既感荣幸又觉压力山大:地怎么选?前期手续要怎么办理?设备入场道路怎么规划……项目建设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
项目建设,规划先行。刚到富源,我们就设计了多条富源“深度游攻略”,多条路线、逐个机位进行“地毯式”踏勘、开展微观选址,不通车的地方我们就步行,那些天我们的微信运动步数总是遥遥领先,有时一天的徒步能超过15公里。为了减少往返路途的时间,中午就自带干粮,找个阴凉处,蹲在路边就开餐了。什么“小鸡炖蘑菇”“红烧牛肉”“老坛酸菜”换着来,再来个火腿肠、卤鸡蛋、卤鸡腿的加个餐——把速食快餐吃个遍。在炎热的夏季,我们用两个月时间反复开展踏勘工作,累计里程达到1300多公里。
辛勤的付出,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在云南国际公司、设计单位和设备厂家等共同努力下,风机数量由217台优化至135台,在项目装机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工程造价降低约3.5亿元,同时节约用地约1000亩。
大家都知道,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的快慢决定着项目建设的进度,我们认真研究政策,积极对接国土局、林草局、街道和社区等相关部门沟通汇报,组织人力和物力,全力协调42个社区、100多个村组完成1000多份用地协议等相关资料签字、公示等工作。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富源西风电项目成为云南省“8+3”项目中首个完成前期手续报批的项目,并被曲靖市列为重点经验交流学习项目。
大家看到风机的叶片在空中不停旋转,相当壮观,但是你们能想到,风机这么高,重量这么大,风力如此强劲,它的基础有多重要吗?只有把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时间控制在不间断的12小时以内,同时业主、监理、施工和检测四方全程旁站监督,才能保证风机基础的浇筑质量,为了安全、保质保量完成浇筑任务,所有作业人员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为了更好地加强现场管理,建管部的两个项目部都设置到了工程建设的最前沿,我们十几个人租住在老乡家里,每天清晨伴着大鹅的叫声起床,和晨起的耕牛一起奔向各个作业面。“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1600年前陶渊明的农耕生活情境似乎又被我们重新上演。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难度最大的还是叶片、塔筒等大件设备的生产和运输保障工作。2023年11月,大件运输和吊装进入高峰期,而这个时候疫情仍在暴发期,各地封城,又因为国庆节高速公路对大件运输限行等因素,现场出现设备待工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云南国际公司领导带队星夜兼程,分头奔赴叶片、塔筒厂家和省市交通部门解决“卡脖子”问题,经努力协调,叶片生产地点由2个增加到5个,一期项目塔筒生产地点从2个增加到4个,高速公路运输等“卡脖子”问题也逐项攻破,叶片、塔筒和机舱等设备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向富源堆场汇集。
大件生产和高速公路运输问题解决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场内运输难题了,因为一期和二期65台机位进场道路只有一条县道,长约20公里,宽6.5米,自古华山一条道。高峰期每天有超40车次大件进场,同时也有20多车次空车从机位返回,再加上各种工程车辆和社会车辆,运输协调工作量巨大,交通协调的难度可想而知,20多公里的县道上车队不见首尾,随时都有堵车,剐蹭和升级矛盾的风险。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协助下,我们成立了大件运输保障组,每个单位由主要领导牵头,在不分昼夜的运输中,担负起了交通指挥和疏导的职责。富源的12月至1月,是天气最冷的时候,气温在0度左右。就是在这样的天气环境和高强度的运输任务面前,我们依然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每天早出晚归,错过饭点甚至顾不上吃午饭是常有的事情。不光白天,半夜更是经常被求助电话惊醒,冒着寒风湿雨去疏导交通,一去就是两三个小时。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信念坚定、雷厉风行、团结协作的集体,富源西项目3000多辆大件运输车辆在70天内安全到达每个机位点。
2023年春节前夕,为了按期完成吊装任务,我们全面动员各参建单位,1100多人响应“富源过大年,决胜八十万”的号召留在工地。我们主任李桂胜更是在连续四个多月没有回家的情况下,留在工地组织生产,各参建单位斗志昂扬,大年初一就开始叶片运输,大年初二开始风机吊装,春节期间,完成风机吊装4台、风机电装5台、地埋电缆沟开挖5.95公里、地埋电缆敷设10.85公里、箱变安装25台。
建管部常务副主任黄江,基本上是“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由于过度疲劳导致突发疾病就医,手术后医院要求他静养休息一个月,可他为了工程管理,出院后仅休息两周就返回项目现场继续工作,“方法总比困难多”是他时刻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
在政府和各级职能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我们践行国家电投“绿色、创新、融合 、真信、真干、真成”的核心价值观,全体工作人员不畏艰苦,努力拼搏,富源西风电项目,从正式开工到全容量投产仅用了366天,其中一期30万千瓦项目从开工到全容量投产发电,仅用了140天,刷新了我国高原风电基地建设的新高度。
项目全投,这是富源西风电场的“高光时刻”,更是我们所有建设者人生中的“高光时刻”。2023年,我们的集体在云南省重点工程劳动竞赛中获得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有5位建设者荣获“云南省劳动竞赛先进个人”,项目巨大的社会效益赢得众多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央视《新闻联播》用近一分钟的时间进行了专项报道。
看着巍峨伫立、直冲云霄的风机,我觉得,那是我看过最美的风景,每当夜幕降临,我从远处欣赏着万家灯火,阅读着居民家里一扇扇明亮的“窗户”,我觉得,那是最温暖的风景。
我十分欣慰,十分自豪,因为我是变风为电的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来,我国以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立足岗位、用实际行动为我国的新能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